怎样做决定最科学

无论做股票还是别的事情,我们的每一项决定都在预测未来。通常我们选择自认为正确的决定,其实我们并不擅长预测未来,不论好事、坏事,我们都习惯高估后果。

1.我们必须承认我们都可能有偏见

假如我们相信自己是在充分权衡各种替代选项后再做“正确”决定,而其实你早已有偏爱的观点,一心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比如我中意一支股票,我给出买的理由时,往往不考虑不利的一面,总在找各种理由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美国心理学家尼克尔森说:“了解自己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或许就够了;只要承认有这种偏见存在,而且我们都受到这种偏见影响存在,或许是件好事情”

2.别落入“定锚效应”陷阱

我们看到商店里“特价优惠”的牌子,大多数人会把商品原先的价格当作定锚,打折后的价格与之相比,觉得便宜了好多--其实还是很贵。股票下跌了好多,也会以原先价格当作定锚,实际上值得买的原因不能简单地与原来相比,原来价格也许就不合理!

3.情绪不稳时不要做决定

4.选项多不如选项少

理想的情况是在1000多支股票中选择最好的,但这样往往不可行,还增加出错的几率。实际上找“大致上还可以的股票”就可以了。

5.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我们越是在某支股票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资本,越觉得难以取舍,舍不得丢下。这就是“沉没成本”。未来避免“沉没成本”影响决策,随时提醒自己:过去就让它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