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股市》半个世纪以来最成功的买入卖出规则
威廉.欧奈尔
许多人认为基金的心投资行为总是在投资发生之后很久才被公布,因此已经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了,其实并不尽然。当某基金新买进一支股票时,很可能会继续买进这支股票,而不可能很快卖出。
(通过学习特定基金的投资哲学和投资技巧,找到与你投资理念相仿的基金,差看该基金最新公布的投资组合,找出新进的股票。虽然基金经常有看走眼的时候,但毕竟选股内含他们的调研实力,可以借鉴)
(关于止损:如果是按价值投资进行选股,一般不要止损。选股的目的不是为了在将来止损。如果随意冲动操作,买入风险大的股票,而且还不控制仓位,一旦下跌,就将自己置于不利境地。所以关于止损,我认为不能轻易止损。即使止损,肯定也是在没认真研究冲动买入的股票上止损。一个人一生中经不起多少止损,为了避免损失,一开始选股就要注意,仓位也要注意,要考虑最坏情况)
(不管是建仓、加仓,或止损、减仓,我觉得不是问自己想不想卖出这支股,而是问自己想不想拥有这家公司)
(总想卖掉赢利股,保留亏损股,实际上是一种完美心里作怪。卖掉赢利股拿到一点赢利,想证明自己的赚钱能力,然后去补仓下跌严重、亏损的另一股票,希望摊低成本,早日赢利,有种短线一搏的思想,这样哪只股票都赚钱,好像自己很行。但你真正看到的却是,卖掉的赢利股在疯长,亏损股在继续狂跌,而且这一倒腾,把全部资金压在一支股票上,投资组合失去了弹性,万一亏损股大幅下跌,对自己心理上、资金上构成很大危害。所以如何时候不要孤注一掷,要保持战斗队形(资金组合),进可攻、退可守。发出买卖申请单时,一定要问,这样操作执行后,对战斗队形的不利影响。)
作出一个决定后,股票走势对你不利,比如止损后,股票反而上涨,不要后悔!因为你作决定时,是从风险、账户组合等方面出发考虑问题。有时,是为了避免招致大的损失,这就好比给房子失火买的保险,到期没发生火灾,是不是后悔买了呢?我觉得不会,买保险是为了应付极端情况,大的止损是为了避免无法翻身的损失。
不要以是否盈利决定是否卖出股票,股票有它自己的走势,它不知道你是否盈利,也不知道你的买价,不受你的买卖操作影响。忘掉买入成本,决定你是否赚钱是该股票能不能比其他股票创造更好的业绩。
对每支股票作出决定时,你应该判断一下该股的潜在盈利能力和有可能发生的亏损。
(为了避免拔掉鲜花灌溉杂草,你把自己想象成公司的头,你会在进行公司治理时,砍掉盈利公司,保留亏损部门吗?)
投资者是否就应该长期持股,不进行止损呢?看杰西.利弗莫尔是怎样定义“投资者”的:“投资者是大赌徒。他们一旦下注,就抱住不放,如果看走眼的话,就一错到底。”
一支股票了结后,要认真分析其中的得失。
增长型股票投资 VS 价值型股票投资
增长型股票投资业绩年复率可达25%,甚至30%。“低于自身内在价值”的价值型理财经理,业绩仅有15~20%(最好的),除极少数如巴菲特外。
以内在价值为导向的基金在弱市或熊市表现更佳。(我觉得资产组合中,应该有各种股票,在不同形势下,进行组合,既可攻又可守。)
(是以是否高于或低于内在价值为标准,还是根据公司的收益增长,我觉得收益增长更重要。)
产业分析员体系的弊病
机构投资者往往声称自己拥有更多的分析员,问题在于跟30~40个研究机构打交道,只会稀释一些好的投资分析报告的价值,那些好的分析报告的影响甚至可能被忽视。事实证明,在股市转折时期,由于互相矛盾的投资意见所带来的混乱、疑虑和恐慌,给各大投资机构带来的成本是极其昂贵的。(按说巴菲特可以聘请数百位各行各业的分析师,然后经过层层讨论,筛选出最好的股票,但他还是主要依靠和芒格的配合,并且承认自己对许多行业的不了解,甚至都没有买入微软的股票,能坚持自己的思想,坚持哈撒韦公司的文化,真实伟人也!)
应当投资于增长型股票。主要特征在是,在过去3年中,EPS至少增长25%,年现金流入量增长20%以上,或在EPS之上。
根据销售金额增幅,看EPS是由于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产品竞争力。
你所投资股票的公司管理层应该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
(业绩最好的市盈率一点也不低。最好的球员薪金应该是最高的,如果我是一名足球教练,应该挑选性价比高的球员,最好是水平足够,但名气不大(这样价格不会太高),在加上我的正确使用(买入、卖出时机),这样就能取得好成绩,所以肯定不能买最便宜的中国足球队员。)
投资者不理解如下事实:与投资者认为的相反,真正市场领导者的一轮行情并非在某个股价新低点启动的,也不是大大偏离股价高点才启动的。(应该在股价上升时买入股票,但一定要从整体看,而不急于在某日买入,而且整个操作要有对策,仓位控制,后续部队等等,这是场战役,是个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