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彼得.林奇著

股票长期投资的收益率远远超过债券和国库券,一个合理的解释是:投资股票时,投资者可以从公司的增长中分享到相应的回报。股票投资者是一家业务兴盛且迅速扩张的公司的一个合伙人,而债券投资者不过只是公司吸引的闲置资金的一个最方便的来源而已。

要想取得股票投资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个人素质是有能力在得到的相信不完全、不充分以及得到的信息不完全准确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事情从来不会明朗,一旦明朗早已为时太晚。(所以永远也不可能完全了解投资对象,自)

真正的逆向投资者并不是那种与大家追捧的热门股对着干的投资者(例如卖空一支大家都在买入的股票)(这就好比几乎所有人都往右走,你执意逆人群往左,会被迎面而来的人群踏得粉身碎骨。自语)

在几次最严重的股市大跌期间,我只能坐在股票行情机前呆呆看着我的股票也跟着大跌。(所以当遇到突然或绝望的行情时,你应该想到那么多伟大的操盘手都无法预测到,也会和你一样无奈地看着市值遭受损失。也可以知道,许多人试图预测股市,或声称可以避开大跌是多么不靠谱。自语)

在美国有6万名经济学家,他们中很多人被高薪聘请预测经济衰退和利率走势的专职工作,然而如果他们能够连续两次预测成功的话,他们可能早就是百万富翁了。(看来不光股市不可预测,经济也是不可预测的)

我根本不相信能够预测市场,我只相信购买卓越公司的股票。特别是那些被低估而且(或者)没有得到市场正确认识的卓越公司的股票时唯一投资成功之道。

市场应该是与投资无关的。巴菲特曾这样写道:“股票市场根本不在我所关心的范围之内。股票市场的存在只不过是提供一个参考,看看是不是有人报出错误的买卖价格做傻事。”

我希望自己能够预测股市走势和预测经济衰退,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我也满足于能够像巴菲特那样寻找到具有盈利能力的好公司。(重点应该放在选择股票上,即选择成为某公司的股东,至于股票市场,除了你利用它买入,其它时间你还是把注意力放在公司经营上,远离那些无聊的人在股市中的表演,自语)

(我决定在2011年4号开始的一周,不看盘,锻炼自己的耐心,远离市场,以后甚至可以规定每周固定看盘3天,逐渐减少市场的干扰,自语)

投资者要做的是选择一只正确的股票,至于股市自己会照顾自己的。

一般情况下,医生大部分购买的是石油股。鞋店老板大多购买航空股,而航空工程师更多喜欢医药股。为什么老婆总是别人的好,这山望着那山高?实际上,应该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选股。

即使你已购买了一些股票,再次对这些公司进行仔细分析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继续跟踪,也许你开始买入时研究不够深入,而不能因为既然已经买了就随他去吧,自语)

我总是在自己投资组合中保留一些稳定增长型公司的股票,因为在经济衰退中这些股票总能为我的投资组合提供很好的保护作用。(他很少保留现金,和金量子差不多,可能把这些股票当作现金使用,为防御型股票。林奇只会把一种股票换成另一种股票,而不会换成现金。金量子也不喜欢保留现金,所以她股票选择不能太激进。)    

周期型公司股票是所有股票类型中最容易被误解的股票,这正是最容易让那些不够谨慎的投资者轻率投资于误认为十分安全的股票类型。因为主要的周期型公司都是些大型的著名公司,因此很容易被投资者将其与那些值得信赖的稳定增长型公司混为一谈。(福特公司股票是一只蓝筹股,但它是周期型股票。因为亏损可达数十亿美元,盈利又高达数十亿,波动剧烈。注意这里没有指股票价格波幅,而指业绩,所以价值投资者时刻关注的是价值。茅台应是稳定增长型。但斌后来强调不投资周期型公司,因其波动剧烈,不太适合它这种长期持有的人,因为在衰退期对帐户损失很大,周期型公司需把握买入时机。)

投资成功的困境反转型公司的股票的最大好处在于,在所有类型的股票中,这类股票的上涨和下跌与大盘关联程度最小。

在分析公司及行业发展趋势时,个人的亲身体验价值无法估量。(因为别人的分析,无法引起你足够共鸣)

一家公司不可能永远属于某一种固定的类型。

对不同类型的股票投资策略不同,如果是可能给你带来10倍回报的快速增长型公司,仅为了兑现50%的回报就卖掉是十分愚蠢的。(但许多股票,谁一开始也不是就能知道它能涨10倍。)

如果购买了稳定增长型公司的股票,可以20年压在箱底不管不问。但如果对于周期型公司,在经济衰退期就不能这样。

13条选股准则:1.。。。。

当你对公司的盈利前景又缩怀疑时,看一段时机再做投资决定也不迟。为什么不能暂时不投资,等到公司有了良好的收益记录可以确信其未来发展很好时再买入它的股票呢?如果公司只有成功的可能而事实还没有做到非常成功,那么就根本不要购买它们的股票。在公司经营能力得到证明之前,千万不要贸然买入这家公司的股票。

当注视着同样一片天空时,成熟产业的人看到的是前途黑暗,阴云密布。而非成熟产业的人看到的则是前途光明。

那些一旦成功将获得巨大回报,但只有微小成功机会的投资冒险几乎从来都不会成功。

管理能力也许非常重要,但是管理能力很难进行评估。购买某一家公司的股票依据应该建立在公司发展前景上,而不是建立在公司总裁的履历或者演讲能力上。

每个星期至少抽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投资研究。计算累计收到的股息以及计算自己投资盈亏情况并不算投资研究。(自己建立网站的企图、编程、是不是这样呢?注意不要主次颠倒!我觉得自己在买入一支股票时进行的分析研究,没有比买入一台新冰箱所花的时间多)

卖出上涨的股票,保留下跌的,如同拔掉鲜花却灌溉野草一样愚蠢;卖出股价下跌的,却死抱上涨的也高明不了多少。这两种策略失败的原因在于:二者都把当前股票价格看作公司基本价值变化的指示器。在我看来,一个更好的投资策略是根据股票价格相对于公司基本面的变化情况来决定买入或卖出以调整投资组合中不同股票的资金分配。

如果不能说服自己坚持“当我的股票下跌25%时我就追加买入”的正确信念。永远戒除“当我的股票下跌25%就卖出”的毁灭性错误信念,那么你永远不可能从股票投资上获得什么像样的回报。

当你购买一只股票后,股票短期的涨跌并不表明你选的股票是对是错。只是表明有人愿意支付更多或更少的价钱去购买同一只股票而已。(除非你是短线交易者)

12种关于股价的愚蠢且危险的说法:“我有什么可担心的,保守型股票不会波动太大”。公司的发展是动态的,根本没有任何一只你可以不管不问只需持有的股票。

林奇已经习惯于一直耐心持有一只一动不动的股票,大多数情况下赚到钱的时候都是在持有一动不动的股票三四年之后。他持有的默克股票1972~1981年的10年间,股票根本没涨。只要公司一切经营正常,原来吸引他买入这只股票的因素没有什么变化,就一定能得到回报。随后默克股票涨了4倍。(所以自己的股票即使非常看好,也不能全仓,如果10年不涨有几个能熬得住。)

(借别人钱实际是一种卖空行为,如借钱买房,买房后增值,而还钱时钱已贬值,等于两头受益,而债主吃亏。)

股票市场整体上像一只个股一样,短期波动会和基本面变化背道而驰。

股票交易时间:个人更倾向于市场交易时间缩短一些,这样可以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时间来分析公司。可以轻松参观一下博物馆,这样都比盯着股价涨涨跌跌有用得多。(也许人的生命太过短暂,在和股票的耐心对抗中很容易败下阵来)